国足为什么这么差?当真是因为没有血性?国足对阵日本现场有答案
中国国足差是公认的事实,他们屡屡刷新中国的“屈辱史”,这不,自去年11月对阵日本的比赛以来,国足已经连续 312 分钟未能进球,进攻端的乏力达到了“令人咋舌”的地步。
成王败寇,国足长期惨败的结果是,他们出现在公众面前时,几乎长期是被骂的状态。吃个东西被骂,回国了行李多也要被骂。不得不说,中国国足是当真惨透了。
国足挨骂背后,是国民的满腔愤慨,这种愤慨里更多的是“恨铁不成钢”。很显然,所有人都把国足不行的原因,齐刷刷地归结于国足球员没有血性。
真相果真如此吗?在我看来,中国国足差,实际与他们之前频繁曝光的什么踢假球啊,或者国足球员没血性啊等等都有一定关系,但关系并不大。中国国足差的背后真正原因在于:绝大多数中国人,其实并不真正关注足球。
这点,我们从很多细节就能看出来,比如中国足球比赛时的超低的收视率等。另外,7月12日,国足与日本那场赛事的现场也能窥见答案。请注意,当天的比赛现场是在韩国,会场本可容纳几万人,可实际前来观看比赛的人数仅仅只有1661人。
而且观众里,还有不少是亲友团,所以,实际前来观看这场足球比赛的人,可能不到1000人。不出意外地,在这场赛事中,中国国足以0:2输给了日本。
可能有人会说:既然足球不被关注,为什么有的足球体育赛事还很多人看,甚至说还赚到钱了呢?比如今年的苏超,如此受关注?
答:苏超是极少数的例外,而且它能火,是因为背后有很多的娱乐属性在做加持,并非仅仅因为足球本身。
因为中国人普遍不关注足球,所以,没人愿意在足球上进行“长期”的投资。可真正的通神,往往需要长期主义的加持。这很容易理解,一个真正的足球选手,必须从青少年时段就开始培养,而且是制定长期计划、下死手去培养。
真正的“厉害”,无非就是极致的努力加上天赋,这二者缺一不可。既然没人去对足球进行极致努力,那即便这其中有天赋型选手,最终也无法去到“厉害”。
中国的足球运动员,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面临两个普遍性的问题:一是没有优秀的老师去系统性地指导;二是没有大量的时间去练习。
这就等于说:哪怕这其中有天才型选手,也出不来。因为前面我们就讲了,真正的天赋,是需要极致的努力去开启的。你都没有大量时间练习,你这个努力肯定就是不够的呀。
中国足球运动员在最应该发力的青少年时代没有用上力,也就是没有“该干嘛干嘛”,后面的时间,哪怕再努力,再鸡血打到爆棚,也没用啊,因为你都没有“厚积”,你怎么爆发?你拿什么爆发。
以前,在国足带过训的荷兰教练阿里.肖就说看到了中国足球的这个弊端,所以他说:“足球青训成材率高不高,70%取决于青少年足球教练的水平。”
这个意思很明显了:我再厉害,再怎么努力也白搭,因为他们青训时候落下了。
的确,一个球员在青少年时能达到的最高水平,离他最后的终点已经不远了。中国青训足球教练普遍不行,导致国足运动员的上升空间极其小。
中国青训足球教练不仅质量欠缺,而且人手还不够,也就是说:数量上也不够。拿刚刚赢了我们的日本来说,日本这个国家的足球教练总数是8.43万人,日本总人口是1.2亿,比例达到了1400分之一。
而中国这边的数据,在足协注册的教练员仅为4万多人(2018年),而人口则达到了14亿,比例仅为35000分之一。
这就等于说:日本的人均足球教练是中国的25倍。光这一个数据,就足见中国足球教练之匮乏。
更扎心的数据在这里,中国的A级教练非常少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全国亚足联A级及以上资格证持有者(含职业级、A级)共996人。这也就是说,中国每150万人里头,才有一个A级教练,而西班牙每3133人里有一个A级教练。
所以,中国足球能踢过西班牙,那才是令人瞠目结舌,令全世界惊诧的事呢!
而且,中国的基层足球教练,工资普遍不高,基本也就是5000-8000元每个月,这种工资说实话,要在省会城市养家糊口,那难度是相当大。
我在长沙江边遛狗时,曾数次碰到一个狗主,他就是省队的足球教练,他长期骑一台破旧的电动车。我们一开始以为他肯定有别的座驾,结果他说:“这是我唯一的车,寻思很久想换一个,都没换成,紧巴巴的,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换个新电动车。”
你说他一个月那点工资,都不够养家糊口,他能有多大的热情长期投入足球事业?恐怕还会经常带着情绪去带训吧,毕竟,生存是非常现实的问题。
从来都得先有好老师,才能有好学生。“世有伯乐,然后才有千里马”,这老师们一没晋升空间,二没好的待遇,他们带出来的学生,成为世界巨星的概率,定不会高。
所以,中国的足球要厉害起来,非得从根上开始谋划。像德国二战后,就是拿出了从根上谋划的决心,制定了长远计划,才让德国足球取得辉煌成绩。
二战一结束,德国足协教练主管赫尔贝加就拿出了长期主义:“先培养100名优秀教练,每1人再教100人,培养出一万名教练。”这种计划,一听就知道,是以十年为单位谋划。
他们给每个德国青训教练的工资,那是相当诱人:相当于普通人的五到十倍。有了非常出色的收入保障后,他们自然会一心带训,而不会考虑向球员索贿了。
果然,十年后,联邦德国拿下1954年瑞士世界杯冠军。
说到这儿,大家就清楚了,中国足球要厉害起来,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。有人会问:不就是定长期主义目标,多投点钱吗?别的国家可以,中国为什么不行?对不起,眼下,还真不行。
中国现在进入到了一个放肆发展科技、军事、经济的时代,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的重点,中国还没有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,可以把娱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。
这很容易理解,相当于有的家庭的主力,他们正在拼命晋升阶段,你让他去玩学音乐、美术、体育赛事等娱乐项目,这不是纯粹浪费时间吗?按照抓重点的理论,现在就根本不到享乐的时候。
中国的目前,有太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做,我们这几年在搞航空航天、一带一路等等,这里头的每一个项目都比足球看起来更像是“正事”。
谁都清楚:足球再差,也顶多只是被人笑话几句,可能人家压根儿就不关注这点。而如果你的科技、军事不行,那是实打实地要挨打的。所以,孰轻孰重,一对比,立马就出来了。
如果,中国还是在需要体育赛事去撑门面的阶段,那我们可能真的会以举国之力投入足球,制定长期计划,让中国足球真正厉害起来。可抱歉,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,不需要这些去撑门面了。
也因为我们一方面不需要足球撑场面,一方面又有太多比足球重要的事情要做,所以,足球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,无可避免地被降到了极其低的程度。
可叹,中国足球弱的背后原因,国人并不看,他们并不认为中国足球弱与“中国人并不真的关心中国足球”有关。他们理所当然地觉得:足球弱是球员的问题。这种“归因法”,忽略了整体、大面,也间接伤害了国足。
而本就羸弱的国足,还得不时忍受国民的辱骂,其处境,当真是雪上加霜。
话说回来,当中国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,可以停下来歇一会时,中国足球就一定会迎来飞速发展了。只是,那一天,尚远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