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银行800万搏来百亿流量

作者:小小主编发布时间:2025-07-09 20:14:32阅读次数:0

撰文|夜郎西

编辑|夜郎西

审核|烨 Lydia

声明|图片来源网络。日晞研究所原创文章,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。

图片
40℃高温下,南京奥体中心60396名球迷呐喊震天。

场边LED屏上“江苏银行”的LOGO随直播信号传向全国,与“南京VS苏州”的比分交相辉映。

这是7月5日苏超联赛第六轮的现场——一场业余赛事的上座率已逼近中超65769人的历史纪录。

而在一视频网站上,“苏超”话题播放量101.5亿次的惊人数据,更让总冠名商江苏银行成为最大赢家。

这家城商行用800万元撬动的品牌曝光,相当于用一辆普通家用轿车的价格买下了整条高速公路的广告位。

图片

800万如何撬动百亿流量

三个月前还门可罗雀的苏超联赛,如今已成现象级IP。

开赛之初的冷清与如今的狂热形成戏剧性反差:送票无人问津,赞助商屈指可数。

江苏银行以800万元拿下总冠名权时,没人想到这个业余联赛能掀起如此波澜。

赛事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令人咋舌:

上座人数从首轮一两千人飙升至第六轮超6万人,累计现场观众已突破38万人次。

线上播放量仅抖音平台就逼近200亿次,江苏卫视相关话题曝光量超2.23亿。

144万人抢购苏州对扬州场次门票,端午期间带动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%。

图片

江苏银行的品牌植入如毛细血管般渗透每个角落:球场背景C位、球衣袖标、LED屏滚动、门票印刷......全方位覆盖的曝光强度,让800万元投入产出比高达千倍。

加上精妙的营销组合拳:

每周二APP限量发放100张免费门票制造稀缺性;

制作13城限定应援周边强化地域情感;甚至用“存钱送门票”策略将观赛热情转化为存款增量。

当股东在互动平台喊话“能否用球票当股东分红”时,这场金融+足球的行为艺术已达巅峰。

图片

江苏银行的“群众路线”基因

押中苏超绝非偶然。

回溯江苏银行的营销史,会发现深耕草根场景是其刻在基因里的能力。

早在苏超之前,这家银行已是文体赛事常客:连续冠名南京半程马拉松、扬州马拉松、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。

音乐节现场送手环扇子引流消费贷客户;给达标贷款用户赠送迪士尼门票、亲子话剧票、乐高年卡——高频触达年轻群体的策略一脉相承。

更深层的支撑是其十年零售转型积累。

2013年国家提出“发展消费金融促进消费升级”后,江苏银行立即将战略重心转向大零售。

代表性产品“卡易贷”当年余额暴增81倍,为今日布局埋下伏笔。

图片

2024年数据揭示其零售根基:

零售贷款余额6748亿元,其中个人消费贷占比近半(3229亿元),超过住房按揭。

零售资产管理规模1.42万亿元,稳居城商行首位。

APP月活超700万户,持续领跑城商行。

数字化领域专家袁帅点破关键:江苏作为经济强省,高收入居民对理财、投资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旺盛,这为银行拓展消费金融提供天然沃土。

深耕本地场景的战略让江苏银行比外来大行更懂江苏人的心跳。

图片

苏超爆火背后的地域密码

苏超现象本质是地域文化能量的总爆发。

被网友戏称“散装江苏大乱斗”的赛事,精准踩中“天时、地利、人不和”的爆火密码。

华南师范大学李军教授的研究显示,江苏地方文化传播通过情感共鸣与创意表达强化了文化独特性。

南京与南通以"谁是真南哥"展开趣味互动,镇江联合宿迁打造"早茶组合"等网络热梗,将传统上"十三太保"式的内部竞争转化为大众可参与的娱乐叙事,

既保留了地域文化特色,又以轻松形式引发广泛共鸣。

政府主导的惠民策略在传播生态构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
常州推出9.9元超低价门票套餐,多地通过低票价政策大幅降低观赛门槛,吸引不同年龄层群体参与文化活动。

这种全民参与模式不仅扩大了受众基础,更形成了官方与民间协同的传播网络,让地方文化从"小众狂欢"转向"大众共享"。

图片
文化热点与消费场景的深度融合成为重要创新。

赛事活动衍生出"赢球庆功宴""输球安慰酒"等特色消费场景,无锡赛后开通"云游鼋头渚"直播,连云港主场则打造"海鲜美食节",将文化热度转化为实际消费动力。

该模式既延长了文化产业链条,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,形成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。

经济效应远超传统赛事。

揭幕战使镇江酒店入住率提升30%,餐饮消费增25%;常州“9.9元门票+萝卜干炒饭”套餐带动本土品牌销量翻倍。

文旅接流、赛事引流的模式,让足球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移动广告牌。

常州主场出现东哈烧烤店广告牌与伊利同框,宿迁大爷押车抵押房产证支持球队的短视频刷屏网络,苏超已超越体育范畴,演变为全民参与的地域文化嘉年华。

图片

银行转型样本

这场豪赌背后,是城商行在激烈竞争中的转型突围。

江苏银行业的残酷程度堪称地狱模式:全国42家A股上市银行中江苏独占9家,包括3家城商行和6家农商行。

江苏银行凭借独特出身占据先机——2007年由省内十家城商行合并成立,相当于将地方血脉融进金融基因。

2025年一季度资产规模达4.46万亿元,成为继北京银行后第二家跨入四万亿俱乐部的城商行。

图片

在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,其2024年净利润318.43亿元、增速10.76%的业绩堪称亮眼。

但消费金融是把双刃剑。

年轻客群激增带来风险敞口扩大:江苏银行联名信用卡消费额同比激增112%,而年轻群体还款能力不稳定、消费观念激进的特点,已导致不良贷款余额上升和资本充足率震荡下行。

更深层的挑战在于商业模式进化。

传统银行1.0模式依赖规模扩张,具有重资本、顺周期弊端;招行探索的3.0模式通过大财富管理+金融科技+开放融合实现轻资产转型。

江苏银行虽借苏超打开年轻市场,但能否将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客户,仍需穿越经济周期检验。

江苏银行吉祥物高举的"吵归吵,永远苏大强"灯牌在人群中游走,红色LED屏的冷光与球迷手机闪光灯交织,将看台切割成明暗交错的碎片。

图片

金融资本的理性符号与市井文化的感性表达在此刻达成微妙和解,就像苏南苏北的方言在球场上空碰撞出新的韵脚。

常州面馆的广告牌与小米同框闪耀绿茵场,江苏银行工作人员仍在加班制作第14版城市应援文案。

这种基于地域认同的互动仪式,既保留着文化基因里的竞争基因,又孕育出超越行政边界的集体记忆,让商业赞助的霓虹灯牌最终成为文化认同的注脚。

自4月以来,江苏银行股价一路攀升至12.55元历史新高。

当金融的理性遇上足球的激情,江苏银行用800万押注的,不仅是苏超的流量,更是中国消费金融的新型赛道。

参考资料:

1.36氪《押中苏超,江苏银行把800万花成8个亿》

2.同道财经《江苏银行,用800万撬动800亿!》

3.星海情报局《中国足球生态正在被“苏超”重塑》

一点想法(北京)旗下矩阵公众号

点击图片即可阅读

《中美网友“账本大公开”:原来我们都想错了?》

《“TikTok难民”涌入小红书,中美网民开启民间外交》

《“病来如山倒”,造车开始大退潮》

标签:
收藏
分享
发表评论
发布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