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超1个月胜过职业联赛30年!抓牢一点,其他不火的省超马上变样
(一)苏超为何能一下子掀起巨浪?
江苏省足球联赛开幕一个月,不仅点燃了全省人民的热情,还迅速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。
虽然主办方也直言:没想到!但究其原因,苏超的成功,有偶然性,更有必然性。
这个必然性,就是苏超是以城市为基础来组队,而不是基于注册的俱乐部。
以城市为基础,意味着球队从一开始就代表着整个城市的人民群众。
只要是这个城市的居民,打心眼就会认同这支球队!
而一个城市的最高管理代表是谁?必然是市ZF。
那么,组织得力、执行得当、宣传得体,球市想不火都难。
因此,一个成功的公式就呼之欲出了!
市ZF的领导+全市资金资源的投入+全市人民的支持关注
充满生命力的球队+座无虚席的球场+城市文化旅游的金钻名片
全国其他想效仿苏超举办地方联赛的省份,只要遵循这个公式,坚决落实,咱们足球的星星之火,必将燎原!
(二)欧洲足球遍地百年老店,一个被我们忽视的关键因素
为何在足球产业发达的欧洲,联赛的德比大战会如此激烈?
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里,只能接受一个主队,而一个城市里面,也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象征!
那么,就只有最强者,才能真正收获当地民众的认同,成为当地那个唯一的象征!
由此可见,只要能扎根当地的球队,就不可能会出现异地迁移的想法与现象。
以英超球队为例,一个俱乐部的收购,即使交易双方谈妥,并且通过了英足总与英超官方所有准入条件后,还必须等待当地ZF颁发必需的许可证,交易才能圆满完成。收购方需要确保可以跟球队所在地的ZF相关部门合作,才能最终获得完成收购所需的许可证。
这就说明了,对于足球俱乐部而言,地方ZF永远是球队的stakeholder(利益相关者),永远是球队的支持方与决策者之一,永远不会出现托管或者脱钩的这种状态。
也正因为当地ZF与球队这种关系,意味着足球不只是一门生意、一个产业,还是一个地区文化的象征!
(三)我们的足球职业化改革不达预期的根本原因
自94年起的足球职业联赛,虽然已开展30+年,为何足球水平不升反降,踢球人口还越来越少?
核心原因就是:过于看重社会资本的引入,而忽视了地方ZF的领导作用。将一支支代表人民群众的省队、市队,逐步变成只代表资本、代表企业、代表老板的私有化球队!
如此一来,球队走上了脱离群众的路线,球队没有球市无法盈利。当企业遭遇经济周期中的资金紧缺时,放弃球队、出售球队、迁移球队便接踵而来。
再加上,只要当地ZF与职业球队之间的关系定位成“托管”,就说明该球队已完全不符合上面所列举的“成功公式”。年年都出现球队解散,实乃必然的结果!
有一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: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。
热衷于举国掐尖、圈养、长训、拉练的中国职业足球,真的理解过这句话的含义吗?
(四)国内足球传统列强的经验教训
在职业化之前,粤、辽、沪、鲁、京、八一,是国内足球的传统六强。
其中,粤、辽、沪是传统三强,一直是全运会足球金牌有力竞争者。广东队还曾直接代替国家队,参加亚洲杯预选赛,获得全胜出线的战绩。
职业化之后,鲁、京逐步赶了上来,加上上海双雄,他们都得益于当地ZF长期的重视与托举。
反观粤、辽两强,职业化以来,成绩大起大落、浮浮沉沉,归根结底就是球队与ZF的关系,比不上京沪鲁。
而八一队的消失,见证的依然是这个相同的理由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