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女足回家 | 太原市重点少年体育学校:“到西安,就是一种胜利”
撰稿/左瑞罕见的学校称谓,罕见的队员年龄跨度,让太原市重点少年体育学校在“让女足回家”全国女足精英交流赛初中组8支球队中显得不同寻常。由于这支建队不到两年的女足队伍在全国性赛事中较少露面,首届“让女足回家”全国女足精英交流赛将掀开其神秘面纱,展示其足球抱负。
太原重点体校全称是“太原市重点少年体育学校”,又称“太原市第二十三中学校”,承担着太原市体育局球类运动的青训任务,具体负责三大球、乒羽网、手球和橄榄球,其他兄弟校如市体校、二体校、三体校等则负责田径、游泳、自行车等运动项目。
女足是全校唯一的“自训项目”,即吃住学训完全在本校一体化进行,而别的大小球项目则采用与其他学校共建的模式,各运动队平时在各校学习、训练、生活,只有赛前集训放在体校里。
据了解,太原重点体校和市二十三中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,前者负责竞训工作,后者负责学籍管理和文化教育。女足之所以被列为自训队伍,一是女足在当地乃至山西全省的基础都相对薄弱,集中管理有利于队伍提升,二是与其他项目相比,女足的起步最晚,又是当地“振兴三大球”一马当先的项目。
虽然有中学的名头和软硬件设施,但太原重点体校其实是一所包括小学、初中、中专在内的体校,全校都是体育生。2022年开学季,女足开始面向全国招生,但受疫情影响未能如愿,直到2023年9月,才在本地招到了首批16名女足队员。
太原重点体校曾培养过前国家女足主力金嫣,虽然后者自1989年山西撤销足球项目后,17岁就只身进京训练——距离2023年重启女足项目,已经相隔34年。
万事开头难。主教练武晶晶受命组队时并无选材余地,“只要学生喜欢,我都欢迎。”去年,他从小学部补充了3名技术条件好的队员,这次到西安参赛,19名队员全部出征,最大的15岁,最小的11岁。他很高兴成为振兴太原女足的一员,只要肯付出热爱和行动,踢足球永远不会太迟,但要让球队建设走上正轨,“还得经过几批队员的努力。”
44岁的武晶晶年少时曾在国内的两所足校踢球,一度接近过职业圈,20岁离队就回到山西带队,此后多次为太原市体育局担任临时教练,专业能力和态度都很受认可,现在是太原重点体校聘用的全职足球教练。
“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比赛任务组队,我觉得意义不大。”武晶晶对这份重担心动的唯一原因,是自己将有机会伴随队员从小学进入大学,“来这就为了读个中专,学生和家长都不乐意。”而这个漫长的过程临近终点时,或许还有另一番惊喜和成就。
上任近两年,武晶晶对体校的学生,尤其是女足队员有了更深的情感和认识。“在队员做人做事、心智发展和文化教育的管理上,我们比普通学校用心更多、条件更优。”他举例说,有个孩子入队前自卑心理很明显,经过教练老师耐心引导和足球运动提升自信,现在主科成绩涨了将近100分,家长也格外惊喜。
另外,女足的吃住训练、外出比赛、部分装备都是免费的,虽然孩子们入队前多数没有足球基础,但在体校的训练环境里,加上良好的生活管理、行为习惯的引导,她们的脚下技术进步很快。
由于当地同年龄段的女足球队很少,武晶晶的球队已经习惯了以小打大,和年龄更大的对手甚至是高中女足较量固然被动,却是孩子们快速成长的机会。“每次比赛,她们都很想证明自己。”他说,“我告诉她们别给自己压力,只要敢上场,敢做动作,你们就已经赢了。”
面对即将到来的“让女足回家”全国女足精英交流赛这项高规格新赛事,太原重点体校全队上下抱有极高的参赛热情和认真的学习态度。“没错,我们就要以学习态度去西安。”对主教练来说,这意味着武晶晶会有很多工作要做:通过对抗发现和改正目前存在的问题,多积累一些对手的视频为下一步发展做参考,和队员一起丰富自己的足球经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