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江苏德比”,热辣滚烫!
当39℃的高温遇上60396名球迷的呐喊,当两座城市的千年历史渊源碰撞出现代足球的热血激情,2025年7月5日的南京奥体中心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对决,虽然最终的比分定格在0:0,但这场被媒体称为“江苏德比”的“苏超”第六轮比赛,不仅刷新了苏超赛场的上座率,更展现了南京与苏州这对“欢喜冤家”从古至今的深厚渊源和城市精神。
南京vs苏州比分。图片来源/交汇点新闻
热情十足!高温下的观赛盛况
2025年7月5日晚,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迎来了“苏超”联赛历史上几乎最为壮观的一幕——60396名球迷涌入球场,创下了赛事单场观众人数的新纪录。这一数字不仅超越了此前昆山奥体中心43617人的纪录,更接近了南京奥体中心61000人的容量上限。
南京奥体中心大屏幕上的人数统计。图片来源/人民网江苏
比赛当晚的气象条件堪称“烤”验——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显示,当天最高气温达到38℃到39℃,即便在晚上8点左右,气温仍高达33℃到34℃。然而,酷暑并未阻挡球迷的热情,来自苏州的3500余名球迷身着红色助威服,形成了一片火红的海洋,与南京球迷的蓝色阵营遥相呼应。
赛场上的苏州球迷。图片来源/交汇点新闻
这场比赛的抢票环节早已预示了其火爆程度。6月27日开票时,累计超200万人次参与抢票,数万张球票在开售后不到10秒即告“秒空”,反映出江苏球迷对这场“德比”大战的热切期待。比赛当天,球迷们提前1~2小时就到达了现场,参与互动展区活动、选购文创产品,整个奥体中心洋溢着节日般的气氛。
球场内,双方球员在高温下展开激烈角逐,苏州队全程斗志顽强,和南京队全力拼抢,比赛落幕,双方以0∶0的比分握手言和。比赛的第18分钟,苏州队陆子皓劲射偏出;第35分钟,南京队渠成远射被扑;下半场,苏州队继续猛烈攻势,球员王飞一脚远射,皮球被门将扑了一下后险些滚入网窝,比赛进行至第59分钟左右,同队球员孙鸿用任意球攻向球门,现场的球迷也用热情点燃着激烈的气氛,呐喊声、助威声此起彼伏,打造出“热辣滚烫”的观赛体验,举着应援棒的南京本地球迷周正红难掩激动:“这现场,绝对称得上江苏足球名场面!我为自己是6万多人的一分子,感到骄傲!”
城市总动员:暖心的周到服务
面对“最高上座率+最高气温”的双重挑战,南京市政府与赛事主办方展现出了令人赞叹的组织能力和服务意识。一系列细致入微的防暑降温措施,确保了六万余名观众和球员在高温下的安全与舒适。
物理降温创新举措成为本场比赛的一大亮点。南京奥体中心准备了整整一万块冰块,在比赛当天中午开始陆续运抵现场,于晚上7点前完成了全部放置工作。这些冰块被科学分布在体育场的121个看台区域,包括球员区、座位区和过道区,形成了一道独特的“降温屏障”。
南京奥体中心准备的大量冰块。图片来源/人民网江苏
除冰块外,主办方还提供了多项贴心服务:在场内设置60个免费供水点,确保观众随时补充水分;准备可租用充电宝,解决球迷的“电量焦虑”;为行动不便的观众提供专人引导服务;增设背包和大件行李寄存处等。南京奥体中心还将草皮全部更换,6万多个座椅逐一擦拭,外围绿化全新升级,门口特别设置了三个足球景观与时令花卉组合,营造出浓厚的足球氛围。
城市交通的协同保障同样可圈可点。由于当晚奥体中心同时举办演唱会,南京交警提前筹划,实施远端分流、协调外围共享停车,并加强周边警力部署。公共交通方面,地铁2号线、10号线以及多条公交线路增加班次,满足球迷出行需求,还特别安排接驳公交,将散场观众送往1号线安德门站和7号线梦都大街东站。
文旅融合的配套活动进一步丰富了赛事体验。南京多处户外大屏同步直播比赛,江苏园博园、银杏里、南艺后街等地设置观赛派对,提供啤酒龙虾美食狂欢。南京市商务局联合美团平台发放2000万元线上消费补贴,多家景区、文博场馆推出球迷特别福利,江苏大剧院推出“看球+看剧”双场景特惠活动,凭“苏超”南京主场球票购买记录,可以享受江苏大剧院指定演出项目“50元特惠购票”,南京博物院为非南京户籍球迷开设免预约通道,栖霞山风景区对苏州市民免门票,一批紧邻景区的酒店,也迎来了“苏超”红利。据南京颐和企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市场中心总监葛晓棵介绍,位于颐和路街区和夫子庙的两家酒店,入住率均超过90%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成多,美团旅行数据显示,7月5日的“苏超”南京队与苏州队的比赛让主场南京的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超255%,真正实现了赛事搭台,经济共振。
城市精神的现代诠释
作为江苏省内最重要的两座城市,南京与苏州的关系可谓“相映成辉,交织千年”,历史上,清康熙年间曾出现“宁苏分治”的奇特局面;文化上,明代“江南四大才子”都与南京有过交集;再到“江苏”省名各取两城首字的渊源,无不彰显着两地深厚的人文纽带。而如今,当这种奇妙缘分从历史长河转移到足球赛场,两座城市的特质与精神也得到了全新的诠释。
南京的“开放包容”在赛事组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作为省会城市,南京以“全域主场”的姿态迎接全省球迷,无论是为苏州球迷提供的特别景区优惠,还是全市范围内的商文旅体联动,都展现了一座中心城市的胸襟与担当。这种包容性也体现在球迷文化上——尽管是“德比”大战,但“南哥”“苏哥”的称呼正体现了现场热烈而不失友好的氛围,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球迷林苏表示:“我妈妈是南京人,爸爸是扬州人,我从小在苏州长大。我全力支持苏州队,今天的比赛对抗太精彩了!”
苏州的“争先创优”精神则在球队表现和球迷文化中清晰可见。苏州队全场战术纪律严明,尽管是客场作战,但创造了数次有威胁的进攻,展现出顽强的斗志。苏州球迷的助威同样组织有序,3500余名的苏州球迷大都身着统一的红色服装,形成了震撼的视觉效果。
共同的热忱与创造力成为连接两地球迷的纽带。面对39℃的高温,两地观众用热情“铺满盛夏”,共同创造了超越6万人次的观赛纪录。赛前,南京地铁站出现大量玩梗标语,如“苏州 = 输州”“和气生财,踢苏州不算”,充满火药味,苏州也不甘示弱,在苏州中心广场的巨型屏幕上,“一只鸭而已”的双关标语展现出两座城市间独特的“相爱相杀”。南京奥体中心门口的三个足球景观错落有致,搭配时令花卉,色彩绚丽,更引发出“神秘三球摆阵”和“3:0稳了?”的趣味解读。
从吴越争霸到明代“东吴西吴”的对峙,从省会之争到经济竞赛,南京与苏州的故事已经书写了数千年。而今,这场高温下的足球盛宴,为这段悠久的“双城记”增添了新的时代注脚。当60396名观众的呐喊响彻南京奥体中心,当“南哥”与“苏哥”在绿茵场上握手言和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座城市的竞技,更是一种在竞争中相互成就的江苏精神。
文/李梓昕
资料来源:交汇点新闻、人民网江苏、中国江苏网、微讯江苏、今日相城
